12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5年新闻发言人名录。此次名单中,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新闻发言人共303位,与2024年的295位相比,共增加了8位,其中中央部门增加7位,地方增加1位。
从2004年起,国新办连续第20年公布新闻发言人名录。近年来,新闻发言人队伍不断增大。从2004年首次公布的75位发言人到如今,20年新闻发言人数量已达到原来的4倍。
截至12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等发布活动184场。
在中央有关部门中,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新任新闻发言人由中央统战部宣传局局长徐小凤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新任新闻发言人由秘书局局长丁国文出任。
全国政协办公厅首次公布2位新闻发言人,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新闻局副局长赵海燕共同担任。
国家消防救援局首次公布2名新闻发言人,由政策法规司高级指挥长刘激扬、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担任。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今年已是外交部副部长兼新闻司司长。华春莹自2012年担任新闻发言人以来已经12年。2019年7月,她接棒陆慷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今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由王磊变为陈星。2024年11月11日,陈星首次以教育部第四任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在发布会上公开亮相。2024年2月,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磊已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此外,民政部新增一位发言人是办公厅主任(国际合作司司长)刘喜堂,而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由裴晓菲担任。此前,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由刘友宾担任。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设立后,刘友宾任首位新闻发言人,并持续至2023年。刘友宾退休后,2023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4年新闻发言人名录》中,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当时显示为“暂缺”状态。
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11月已经履新广东,现任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家统计局目前的两位新闻发言人是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和副司长王冠华。
▲2024年12月16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出席,介绍2024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据视觉中国
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民政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13个部门新闻发言人队伍均有人员增加。
在有关人民团体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也首次公布了发言人,由办公厅副主任孙亮担任。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闻发言人名录更新中不乏副部级官员,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发言人由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张福海担任。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会工作部都由副部长担任新闻发言人。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由副主任吴玺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已经升任外交部副部长。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聂书江表示,发言人队伍中高级别官员慢慢的变多,说明了我们的祖国和政府对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视慢慢的升高。级别越高的官员,更容易掌握信息的全局性动态,有助于提升新闻发布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多为办公厅(室)负责人、新闻司负责人、综合司负责人、政策法规司或者政研司负责人,以及业务司负责人担任,比如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中心余明、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荣海楼、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等都担任所在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同时不少部门由总工程师担任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队伍构成呈现出了多样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党委多由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担任新闻发言人,且多为党委常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多由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担任新闻发言人。
聂书江表示,发言人队伍的壮大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多种的信息源有助于公众和企业能够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政策的动态。新闻发言人作为官方信息的传递者,专业性与素质高,慢慢的变多的人才加入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人数的增加有利于及时回应社会的热点和舆情,发言人队伍越来越体系化和制度化,同样有助于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减少误解和谣言的产生。
聂书江认为,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新闻发言人岗位的多样化意味着信息源自更广泛。各行各业各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从各自的专业出发,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和深入。岗位的多样性意味着发布形式更灵活,不同岗位的新闻发言人往往有不同的发布风格和形式,满足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助于提升传播的精准度,从而提升传播效能。
聂书江提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变化,要求新闻发布的方式也要做出相应改变,对新闻发言人也提出更加高的要求。新闻发言人要熟悉新闻发布的基本礼仪、技巧和新闻发布的流程、规则,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形象。要对发布的信息有全面的了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够胸有成竹地面对各方媒体。此外,要保证回答的精确度,在短视频时代,不切题、拉杂的新闻发布特点已不受欢迎,还可能会导致舆情。加强与媒体沟通的同时,要注重与具有舆论引导效能的人群沟通。